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共青团

全国人大代表杨永修,“大国工匠”的新身份

2023-03-02 15:08:00

  新长征,新伟业。

  2023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今天起中国吉林网推出《小吉两会故事·我从基层来》特别报道,聚焦吉林省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讲述他们的精彩故事,记录代表委员助力吉林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力量。

  他,是一名数控技术工人;

  他,是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机械行业工匠等60余项个人荣誉于一身的“大国工匠”;

  他,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首席技能大师、研发总院试制所加工中心高级技师,杨永修。

  2023年,杨永修又多了一个重要的身份——全国人大代表。

  因为热爱所以拼搏

  “小时候喜欢看路上行驶的汽车,看到天安门前的红旗轿车心里满是自豪感……”杨永修带着这份热爱与汽车结缘。

  2007年,高考分数超过本科线的杨永修,选择了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数控技术专业;2010年,杨永修进入中国一汽技术中心工作,成为一名普通的数控技术工人。

  如今,成长为大国工匠的杨永修,付出了很多努力。

  为了更好地掌握数控铣床操作技术,杨永修不怕苦、不怕累更不服输。白天边看师傅操作,边拿着笔记本抄写代码,晚上给自己“吃小灶”加练,常常到深夜,“用过很多笨方法,在红旗街附近打印过1000多页的资料……”

  近几年,杨永修先后完成了30多项国家级、集团级重点项目的加工任务。他和团队出色完成匹配大红旗检阅车的国内首款自主研发V12发动机的试制加工任务,加工水平达到国际领先,结束了多缸发动机核心部件需由国外加工的历史,填补国内V型发动机制造空白,使大红旗检阅车拥有中国“心”。

  杨永修用自己精湛的技能在工作中持续发挥专业技术优势,累计攻克130多项技术难题,节创价值1200多万元。

  立足岗位,大胆创新

  在杨永修看来,“掌握了核心参数,就相当于掌握了精密制造的钥匙。"

  为了突破创新研发的技术瓶颈,杨永修决心和数控铣床的核心“武器”一起面对挑战。

  “为了保证发动机缸体和缸盖的紧密结合,要保证缸孔的精度在0.015毫米以内,相当于头发丝的四分之一左右。”杨永修所在的一汽研发总院试制车间内,一张张试制图纸、一排排“神兵利器”,是杨永修在创新研发路上最好的见证。

  杨永修深入理解“中国智能制造”对新红旗、新产品、新技术的需求,他夜以继日,坚守自主开发,狠抓技术细节,先后发明设计40多款柔性夹具,发表国家专利18项、期刊论文3篇、著作1项,创新成果在国家发明展中获得1金4银2铜的好成绩。在立式四轴加工中心精密加工技术研究中,提炼形成三步操作找正法,使转台调试效率提升70%,精度达到0.012mm以内,推广应用到爆款车型红旗HS5底盘零部件生产中。

  在V8、V6发动机以及DCT变速器、DHT减速器等重点项目的攻关中,杨永修聚焦核心零部件加工难题,不断提升发动机缸体、缸盖加工精度。主导完成四驱分动器超硬材料加工、3D打印材料加工等多个项目技术攻关,在工作中提炼出“刀具改制七步法”等10余种操作方法,解决了传统加工中的难点和痛点问题,生产效率平均提升16%以上。

  以“匠心”守护“初心”

  作为在一汽这块沃土上成长起来的技术领衔人,杨永修自觉担起技能传承的责任,积极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

  “我们师徒工作间有成员11人,专攻方向是数控铣床加工技术,主要围绕红旗整车底盘类零件及复杂金属零件的精密数控加工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杨永修说。

  近年来,以杨永修为带头人,建立的吉林省师徒工作间和劳模创新工作室,围绕项目攻关、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三大方面带领工作室成员,开展快速试制、集成制造等多项试制技术研究,累计培训1200多人次,自主解决技术难点60多项,培养徒弟20余人,学员获国家技能竞赛二等奖、包揽吉林省技能竞赛前三名和长春市技能竞赛前六名,学员获吉林省技术能手、吉林省青年技术能手、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章等集团级及以上荣誉115项,其中国家级荣誉33项,为一汽培养、储备了更多技术过硬的高技能人才。

  全力以赴履职尽责

  对于杨永修来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深感肩上责任重大。我一定加强学习,不断增强本领,全力以赴履职尽责,争当一名让人民满意的人大代表。”

  今年全国两会,杨永修精心准备了3份代表建议。建议内容主要聚焦在“推进新能源汽车高层次技能人才培养,助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国家自主高端数控设备研发,提升制造质量水平,保障企业稳定发展”“加快职业本科建设,服务区域支柱产业”等方面。

  其中,在《关于推进新能源汽车高层次技能人才培养,助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中,杨永修将以吉林高质量发展、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建设培养新时代高技能人才体系的需求为背景,提出创新新能源汽车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推进校企合作,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等方面的建议。

(中国吉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