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庙社区团支部基本情况
“春城腹地,伊通河畔”——长春市南关区桃源街道文庙社区东临伊通河、西至亚泰大街、南起解放大路、北抵永长路、区域面积0.3平方公里,人口3573户,6880人,由北奇星河湾、中环16区、滨河西四区、滨河西五区4个小区构成,在社会治理工作中划分为10个责任网格。文庙社区团支部有团员3人,辖区内有团员47人。一直以来,社区文庙社区按照“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社会使青年怎样聚集,就用怎样的方式建立团组织”的原则,以激活城市基层组织活动为目标,以团支部为阵地,辐射带动辖区文庙博物馆、文庙小学、松原驻长春办事处等机关企事业单位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引领青年社团发挥特色能量,汇聚共建合力。社区先后被授予“吉林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少年先锋队教育实践基地”等称号。
按照团中央《共青团城市基层组织改革试点方案》要求,通过试点改革,逐步探索以文庙社区团支部牵头,构筑共建单位、青年社团、青年志愿者和青年骨干共同参与的“大团支部”工作格局,有效凝聚辖区各方力量,实现组织覆盖大幅拓展、有效培养凝聚青年人才,教育青年更加有效,服务青年有形有效,组织动员更加有力,组织形象明显提升。
1.资源共享,构建“文庙社区+青年社团”的大团支部。
改革组织设置,吸纳共建单位、青年组织等社会资源参与社区团支部建设,将辖区内各行业的优秀青年骨干纳入团支部委员会成员和兼职委员。构筑“友思汇”(YOUTH)青年联盟,(友思=youth 青年的英文谐音,友=团结友爱,思=青年要独立思考,汇=汇集青年,)吸引了长春市益创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翰林起点教育培训学校、红烛促进会、吉林妈咪宝贝网义工团、文庙小学团支部、北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团支部、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13家成员单位,针对青年需求打造了长春青年说、思想洗礼、春风助业、守望健康、绿色风尚、培育新视界、邻里帮帮团、快乐星期六等8个青年服务项目,努力做青年“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团组织,做到了青年团体和青年团员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有效打通服务青年的“最后一公里”。
2.阵地共建,创建“网络直播+沉浸体验”的聚能触角。
阵地共建拓展活动空间,与翰林起点共同打造青年之家为广大青年提供文化学习、志愿公益各类服务,有效打通服务青年的“最后一公里”。 一是特色吸引青年,社区团支部牵头打造“红烛直播间”“亲子阅读空间”等,以“长春青年说”“快乐星期六”等项目为抓手,为青年社团提供活动空间。通过长春的青年说长春的变化,体验皮影戏、造纸术等手工操作活动等,让更多青年了解长春、热爱传统文化。发挥文庙博物馆、社区社团联合会、青年之家等优势,结合思想洗礼项目,通过在抖音、快手、喜马拉雅等新媒体进行团史和红色故事的宣讲,将有志青年吸引到团的身边,成为有生力量。二是以活动凝聚青年,打造“穿越时空的代言”沉浸式微话剧体验,以“剧本杀”的形式,让现代青年演绎革命时期有志青年书写的红色故事,从而唤醒青年跟党奋斗的红色意识。结合春风助业项目,以社区“红色孵化器”为载体,打造了电商孵化基地,邀请北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青年提供直播技能培训,引导青年在新兴行业就业。这些活动在引导动员方式上契合了现在青年的“兴奋点”,以青年喜闻乐见、热衷参与的形式,延伸了挖掘青年团员、赋能增效的有力触角。
3.人才共育,构筑“网格管理+优秀青年”的志愿团队。
社区团支部聚焦社会治理和群众需求,积极发挥网格化力量,注重日常在网格中挖掘在疫情防控、社区治理中表现优异的团员青年,常态化建立活动联系、服务联系和日常联系等稳定渠道,发挥其作用。一是拓宽青年来源,建档立册。通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等吸纳一批优秀志愿者,在团支部的带领下,5名“返家乡”青年志愿者成功在社区开展的“培育新视界”公益创投项目,受到辖区居民的一致好评。团支部对以上青年建档立册,作为长期对接的有效资源。打造“国学大讲堂”“孔子学堂”“培育新视界”假期托管等特色学习品牌,充分调动文庙博物馆等共建单位力量,共同开展系列活动,为辖区青少年提供优质文化服务。二是挖掘青年骨干,择优推荐。社区坚持以青年、青年建功为导向、引导鼓励让青年在社区中发挥作用。在疫情防控期间,通过网格挖掘、居民自荐等方式唤醒“沉默团员”,提升团员报到意识,展现先进性。疫情期间社区吸纳青年志愿者百余人,其中2名在疫情防控中表现优异的辖区居民青年志愿者骨干在社区团支部的教育引导和动员下,深入社区治理,成为了社区工作者,目前已经成长为社区团书记和骨干力量,有效激发团员同志参与社区治理工作的积极性。下一步将在其中选出优秀志愿者领导作为负责人,逐步形成数支志愿者队伍常态,让其引导青年走进社区、服务社区。
4.收效共赢,打造“基层治理+文庙特色”的精品项目
依托社会组织资源,切实强化项目管理思维,以项目化运作的方式,在打造青年之家的基础上,设计精品项目。一是“社团联合会”项目,作为大学生社团的延伸,以建立汉服社团、科技社团、书法社团等各种兴趣社团,培养和服务辖区的青少年,挖掘青少年潜能,激发青少年的兴趣特长,吸引青少年参与到社区活动、社区服务当中来。通过开展活动、发掘人才、建立组织,充实基层治理队伍。二是“书香文庙”项目,依托文庙地域优势,大力深耕“国学”品牌,与文庙博物馆、正定居国学等共建单位联合打造传承日系列活动,有效增强青年对团建工作的影响和对传统文化的喜爱。通过活动,选拔出爱好读书、善于分享的青年人,组建文庙社区青年讲书堂、开展读书沙龙分享会、联合新华书店开展讲书比赛等,选取优秀青年发表活动感想。通过开展活动、发掘人才、建立组织,充实基层治理队伍。加深青年们对基层团组织的感知度和满意度,让青年做到知党恩、跟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