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2024年1月19日中国青年网:吸引大学生“返家乡” 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2024-01-22 13:14:00

  “你护我长大,我助你发展。”长春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生于畅说,她是“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2023年本科毕业后,于畅顺利入职中国铁建大桥局六公司,留在家乡长春市二道区工作和发展。大三暑期前,于畅也曾犹豫考研还是就业。后来,她看到学校团委公众号转发了二道区共青团发布的“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报名通知,便抱着锻炼的想法报了名。在中国铁建大桥局六公司进行社会实践时,因为表现出色,她被企业选择毕业后留用。

  中国铁建大桥局六公司党委组织部部长潘丽美,也是二道区兼职团委副书记。她介绍说,以往企业校招大多会去理工类院校,很少选择去师范类院校,正是“返家乡”社会实践给了大学生和招聘企业“双向奔赴”的机会。

  近年来,团二道区委创新落实“返家乡”社会实践工作载体,吸引更多大学生了解家乡、建设家乡、扎根家乡,助力更多学子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每到寒暑假前,团二道区委的“返家乡”报名通知不仅会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同时还会请社区居民网格群、吉林省内高校团组织和基层团组织共同转发,吸引全国各地的二道区籍大学生“返家乡”。

  二道区是位于长春东部的中心城区,曾是东北老工业城区。近年来,二道区致力于打造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新型工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两年前,初到共青团岗位工作的团二道区委书记刘博,在会议室里看到70多名来报到的“返家乡”大学生时,“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大学时代,朝气蓬勃的气息迎面扑来”。从那以后,如何让参加“返家乡”社会实践的大学生真正学到东西,如何能把他们留在二道区,成为刘博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在每期的“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上,团二道区委都要组织返乡学子观看区域形象展示片、人才政策宣传片,让返乡学子更具体和深入地了解家乡的发展和变化。

  与此同时,为了让返乡大学生更了解家乡,实地体验二道区的变化,团二道区委还组织开展“跟着总书记脚步看吉林”活动,充分利用辖区内的铁道兵历史长廊、长拖1958文创园、谭竹青纪念馆等“打卡地”,带“返家乡”的学生参观学习。

  在刘博看来,“返家乡”社会实践的岗位设置要有吸引力。为此,团二道区委集中调研走访辖区高校、企业、社区等单位和部门,多方征求意见。近年来,二道区大学生“返家乡”实践岗位数量逐年攀升,由最初的每期50多个岗位增加到现在100多个,岗位涉及大型国企、新兴行业、机关单位、乡村社区等行业和领域;同时,还探索专业定岗、需求设岗、多期轮岗形式,让大学生通过个性化的社会实践对基层和机关的感受更全面,对未来职业规划更明晰。

  每次团组织联系社区征集“返家乡”社会实践岗位时,二道区荣光区团工委书记李腊梅都很开心,“可以挑选专业对口的大学生来充实社区工作力量,这是难得机会”。

  李腊梅会为大学生提供可以发挥创新思维的机会,而不是让他们“打杂”,例如,请大学生设计街道和社区下一年度的各项活动,写活动策划案等。李腊梅说,社区工作人员可以从大学生身上学习到新工作想法和思路。

  社会实践结束后,团二道区委还会组织开展“返家乡”座谈会,邀请上级团委、用人单位和学生代表共同开展实践活动交流总结。

  为了更好地巩固每期“返家乡”社会实践成果,团二道区委建立了跟踪回访制度。每一期社会实践结束后,都会按界别组建“返家乡”微信群,及时发布就业、创业政策信息,对有返乡就业创业意向的学生,及时提供对接服务。2021年至今,已有10名此前参加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学毕业生签约了驻区企业、考录到机关。

  不仅如此,团二道区委还建立了骨干兼职制度,制定了《二道区基层团组织兼职团干部管理办法》,进一步充实街、社团组织的工作力量。

  如何把短期实践“返家乡”学子转化为常态志愿力量?团二道区委探索让这些大学生参与到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双城”创建、“幸福小区”建设中。还把“返家乡”社会实践与团二道区委打造的“大学生实习成长战略平台”特色项目相结合,为学子提供长期实习岗位,从短期实践转化为常态实习。

  目前,团二道区委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二道区还把每年的“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列入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

  在刘博看来,“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接触社会的重要渠道,也是区域发展留住人才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二道区共青团还积极融入全区的“东城梧桐”人才发展战略,助力全区招才引智工作。

  “我身边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带着本事回到家乡,既能实现自身梦想,也能让家乡变得更美好。”于畅说。

(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