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团干笔丛

二道区少工委常务副主任高媛:关于二道区中小学生信仰教育的调研报告

2022-02-23 16:00:00


  作者:高媛

二道区少工委常务副主任,二道区教育局团委书记,少先队总辅导员

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吉林省十佳优秀少先队辅导员、长春市优秀团干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社会因素对中小学生的信仰产生重要影响。对青少年进行信仰教育,目的在于使青少年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对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生这个群体,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本次调研以问卷调查、现地采访、座谈调研等为主要形式,实地调研了二道区所属中小学13所,访谈师生135名,发放调查问卷1000余份。重点围绕当今中学生道德及信仰现状、信仰形成的环境等问题展开。

  总的来看,多数中小学生认可道德操守、多数初中学生有自己的信仰,社会问题对中学生的道德操守和信仰的形成影响很大,学生的社会化程度越高,其信仰、道德操守似乎越淡漠。对学生树立道德操守和信仰与学校和家庭密不可分,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但现实中,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和共青团工作存在很多问题。

  基于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深化改革,努力改变社会大环境是青少年能健康成长的最重要因素。在社会大环境尚未有大的改观的情况下,要加快教育改革步伐,抛弃竞技教育体制,以充分发挥学校在教育青少年成长中的主阵地作用;加强对团员的继续教育,中学团的工作要与社区结合起来,发挥社区作用,承担对未成年人闲暇期间的教育。

  一、中小学生信仰的现状

  因为好朋友转学走了,她的好友忍受不了分离的痛苦;某学生因为养的一只小鸟死了,他会承受不了打击而伤心;某学生因为怀疑老师背后讲他的坏话;父亲靠小生意供养儿子读书,儿子却因沉迷网络被学校除名;某学生要同学帮他作弊被拒绝,他竟然实施报复……这些发生在中学生中间的事,让无数人发出“我们的学生怎么了”的感叹。虽然有越来越多的个案记录了很多中小学生的极端行为,但当代中学生的道德风貌仍然是积极向上的。问卷调查显示,涉及道德品质方面,被多数调查者的选择是令人满意的。

  一是多数初中学生有良好的道德意识。“当你遇到因失去生存能力而流浪乞讨的人,你通常会怎么办”,问卷结果显示,多数回答“每次都给予帮助”或“帮助过”。“如何看待有的人为了当班干部而请同学吃饭”,对这种做法,表示很鄙视的比例高达50%以上。在公共场所,如果你手里有废弃物,你会怎么办?面对这样的问题,超过60%回答“一直拿着,直到发现垃圾箱”。可见,我们区的中小学生有比较高的社会公德意识。在问到对“考试作弊”的看法时,绝大多数初中学生认为是不道德的,由此可见他们有正确的是非标准和较高的道德约束力。在问到“考试时,有同学希望你帮他作弊,你会怎样”时,大多数人表示“作弊是不道德的,不会参与”。“在公共汽车上,如果有老人、残疾人、孕妇站在你附近,你通常会怎么办”,绝大多数学生表示会让座。在回答“当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你的态度是什么”这一问题时,超过半数的学生选择“为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一部分人选择“在保全个人利益的前提下尽量兼顾集体利益”;只有5%的人选择“个人利益在先,而后再考虑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

  二是多数初中学生有信仰,但比例有待提高。当今社会信仰普遍缺失,这是社会舆论和社会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普遍的看法。那么,作为未成年人的中学生又是怎样的情况呢?中小学生也生活在社会里,在社会化进程中,他们必然要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结合我们平时调研、与中小学生座谈的情况,发现当今中小学生在树立信仰方面并不乐观。

  问卷里有一部分问题直接涉及到信仰,包括“你认为中学生是否应该有自己的信仰”、“你心目中的信仰为何物”、“你是否认为自己具有某一信仰”、“如果认为自己有信仰,你具体所信仰的是什么”、“如果认为自己有信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如果认为自己有信仰,你对信仰的认知主要来源于哪里”、“你认为在中学里是否应该开设关于信仰的课程,从而开拓学生的精神领域”等等。只有刚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应该有信仰,值得关注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学生“不需要有信仰”和“有没有信仰无所谓”的态度。

  那么,初中学生所信仰的是什么?选择最多的是“严守社会公德、努力实践真善美”,其他由多到少依次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念”、“对国家民族的忠诚”、“某种宗教”。可见,初中学生对信仰的概念虽然有些模糊,但“严守社会公德、努力实践真善美”是多数人恪守的。

  三是关于信仰的形成。那些认为自己有信仰的被调查者中,有四分之一认为自己的信仰是从小学阶段开始形成的,四分之一认为是从中学阶段开始形成的,一半的人认为是“逐渐形成的,说不清什么时候”。

  对于“对信仰的认知主要来源于哪里”这一问题,由高到低依次是:学校教育、父母亲人的灌输、网络书籍报刊等媒体、同学朋友的影响。

  从此可见,作为中小学生,学校教育和同学友伴的影响对其信仰的形成作用巨大,而学生也希望学校能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可以说,学校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信仰的主阵地。另外,很多学生将无所不知的“百度”、“热搜”、“短视频”也视为自己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导师。在互联网这个空间里,总能找到这样的一群人:阅历丰富、诚恳热情、乐于和年轻人分享。更重要的是,他们不存在于学生们的现实生活中,这样,学生们既能解决自己的问题,也不必担心会被对方“出卖”。随着时代发展,很多中学生都认为“最爱的青年导师都在网上”。

  二、中小学生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

  关于信仰教育,我们主要从政治信仰出发进行研究,考察青少年对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现状,旨在提出有利于树立青少年正确的政治信仰和三观;另一方面基于当前青少年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现象,不能做出正确选择,引起行为失范,进行实践研究,寻找解决方法,据综合搜集到的有关信仰现状研究的资料分析发现,对信仰教育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信仰教育未落到实处。以往的研究者通过分析青少年的信仰教育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研究者们较多关注教师构建全新的信仰教育理念,加强自身师德建设;对青少年学生因材施教、言传身教,学校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开展丰富的信仰教育活动;构建社会、学校、家庭、网络媒介四位一体的信仰教育体系,以坚持不懈地对青少年进行信仰教育,使青少年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从而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信念。而上述这些教育,缺乏适应学生认知心理和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有力抓手和有效措施。

  二是信仰教育内容不够充实。现有对青少年的信仰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中小学生爱党、爱民政治教育,爱国主义和改革开放的政治精神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教育,倡导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以及马克思去义信仰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对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不足,对理想教育缺乏科学化与合理的内容设计。

  三是教学研究并非从基层中小学的教育现状出发。近年来,对青少年信仰教育的研究对象逐渐扩大,有初中生高职生,但是对这些群体的研究都比较少,研究还是主要集中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上,几乎没有对小学生信仰教的研究。此外,相关的研究大多采用文献综述法和综合分析法对青少年的信仰教育进行研究、所得结论往往有较强的主观性,缺乏可靠的分析数据。

  三、对策与建议

  要让中小学生都有信仰、都能树立远大理想、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就必须深化改革,努力改变社会大环境,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加大思想品德教育并在教育形式加以创新、加大对少先队员、青年团员的教育。

  1. 深化改革,努力营造社会大环境。

  信仰不仅关系着个人的价值取向,更影响着一个国家、民族、社会的精神导向。为了保证社会未来正确的价值取向,我们必须要引导中小学生积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让中小学生有信仰、能树立远大理想、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化改革,努力改变社会大环境。

  2. 探寻适合中小学生的信仰教育启蒙方式。

  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其客观规律,并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在进行信仰教育时、要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为依据。在内容上,首先应从使其对人、对社会的观念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了解,再逐步过渡到对他人、社会、人生的稳定的理想信念的教育,最后再进行信仰的启发与培养。在方式上,应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用不同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信仰教育。

  3. 信仰教育要多方紧密配合形成合力。

  教育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仅仅依靠教师和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在普及当代中小学生信仰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做好学校教育与社会主流文化和意识的统一,尽量避免在信仰教育上存在不切实际、假等现象,构建当代适用于中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的信仰教育体系,完善适用于中小学生的理论体系,包括诚实守信、待人接物、勇敢坚强等品格的形成。

  要让中学生有崇高信仰、树立远大理想、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这项工作存在着艰巨性和长期性。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应在一线教育实践中,加快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构建更加完备的未成年人思想教育体系,确立更重视品德操守与实践能力的人才观念,努力净化校园周边治安环境和文化环境,不将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的唯一标准,不将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充分发挥学校作为培养未成年人思想品德、进行法制教育、树立理想的主阵地作用,建设更多更好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立家庭、学校和社区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教育网络,在实践中努力培养构建学生崇高信仰和远大理想。